搜索 海報新聞 媒體矩陣

大眾網(wǎng)
全媒體
矩   陣

掃描有驚喜!

  • 海報新聞

  • 大眾網(wǎng)官方微信

  • 大眾網(wǎng)官方微博

  •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
  • 大眾海藍

  • 大眾網(wǎng)論壇

  • 山東手機報
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
移動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8000

聯(lián)通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
電信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97009

首頁 >最新動態(tài)

豪邁曠達 固本開新 ——張克華書法賞析

2025

/ 05/28
來源:

山東工人報

作者:

手機查看

  在中國書法由傳統(tǒng)向現(xiàn)代轉進的文化圖譜中,張克華以軍人風骨執(zhí)筆硯田,構筑起貫通碑帖、化合古今的獨特藝術范式。其作品以楷書為根基,行草為羽翼,在顏魯公的雄渾正大與二王的清逸蕭散之間尋得平衡,更以軍旅生涯淬煉出的金石氣象,為傳統(tǒng)筆墨注入時代精神的血脈。

  張克華自幼酷愛書法,他的學書之路是從艱辛的臨古中走出。他師古人但不違背時代思想,與時俱進而又不合于流俗。他按照先正楷而后其他書體的路徑,逐步進入書法學術之路。他的楷書,追尋古人的血脈,傳承著顏真卿書法剛健雄渾的正大氣象,同時吸納了魏碑的峻拔和歐體的秀美,呈現(xiàn)出豪邁曠達、神完氣足的風貌。除楷書外,張克華又多體兼修,其行書、草書亦一直沉浸于古法之中。他堅持從高處取法,直入魏晉,對“二王”書風情有獨鐘,對《十七帖》《圣教序》以及孫過庭的《書譜》神追意臨,孜孜以求。其行書作品中正、優(yōu)美、典雅,具有著濃郁的“二王”味道,既有一股溫雅之風,又蘊含著一種特殊的俊雅之美。在草書創(chuàng)作上,他把帖的柔美和碑的剛勁完美地結合在一起,并加入一些楷書筆法,努力用勁健的骨力使作品有效地避開俗媚,字里行間透露出一股俊雅和曠達。在傳統(tǒng)書法領域,張克華多年攻寫隸書和魏碑,既得《乙瑛碑》《禮器碑》等漢隸經(jīng)典之筆法,又師法《張遷碑》《石門頌》等碑的樸拙神韻,筆法爽利,氣象靈動,在清新淡雅的格調中展現(xiàn)出一種古樸端莊的審美傾向。他同時還在多種形式的作品中吸收了漢簡和帛書的筆法與筆意,其書法的“神采”“骨秀”既體現(xiàn)了碑的法度,又蘊含了簡的意蘊。

  當人們認為張克華已在書法界諸體兼能、功成名就之際,張克華卻又另辟新境,著力于融合諸體之優(yōu)點、避開諸體之弱項,或以楷書、或以行書為主體,融合楷、隸、行、草、漢簡、魏碑的優(yōu)點,開始探索一種新的書體寫法并取得初步成功。

  張克華在多年的書法實踐中體會到:楷書具有規(guī)范工整之長,但易顯呆板;魏碑古拙樸重,具有滄桑之美,但缺少靈動感;行書深具流暢之美和靈動之感,但缺少厚重之韻。多種書體均有長短優(yōu)劣之元素,只有吸收它們的長處,融合它們內涵中美的元素,才能抒發(fā)個人的情緒和性靈,寫出得意的作品來。近年來,張克華一邊深研書法理論,一邊進行融合眾美的實驗,一步步走向了新的書法天地。

  在融合眾美之后,張克華的作品更為其“文以載道”、暢情抒懷拓寬了創(chuàng)作領域。賞其 《志存高遠》《祥云》兩幅新作,雖然均以楷書為主體而融合了其他書體之優(yōu)長,但第一幅多取楷、碑之筆法,彰顯出山的厚重高聳與滄桑,深寓志存高遠之涵義;“祥云”二字則因多融行書、草書之筆法而顯靈動,賞之頓感祥云飄飄之韻。在其以行書為主體的杜牧《山行》和王昌齡《出塞》兩幅作品中,前一首融以草書和漢簡筆法,線條靈動,筆意閑適,似入秋山云游而生出一派逍遙自在的仙意;后一首則融以楷隸魏碑筆法,滄桑厚重間突顯長戟大戈之勢;雖然同是行書,但卻通過書法的不同筆法而顯現(xiàn)出詩意的差異。在他的近期作品中,他時常按作品的文意所需把楷書的規(guī)正之美,魏碑的古拙滄桑之美,隸書的起筆收筆之法和書體的圓潤之美,行書的流動之美及漢簡、草法之優(yōu)長任意化合,已漸獨成風貌。能成此景象既得益于他前期幾十年對各種書體的苦學與臨摹,更得益于他能著眼于更高的藝術追求而固本開新、融合眾美。

  李新平

  張克華:中國書畫協(xié)會副主席、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會員、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、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空軍創(chuàng)作員、山東省美術家協(xié)會理事、山東省書法家協(xié)會理事、山東東岳書畫院院長、中國音樂著作權協(xié)會會員。

責任編輯:李子潤

相關推薦 換一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