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滋病拆遷隊撈錢模式曝光
找一個“病人”一天100元、一包煙,管吃。
找一個“病人”一天100元、一包煙,管吃。
5輛車駕駛員被行政罰款各1萬元,剩余7輛車尚在取證中。
消費稅已提高至到位價,短期內(nèi)不太可能繼續(xù)調(diào)整。
網(wǎng)絡投票由大眾網(wǎng)協(xié)辦,時間為6日0時到2015年1月4日24時
黑伯龍不為世俗名利所動,甘于樸素寧靜的生活,在這種悠然的狀態(tài)中,他才能感受到心靈無拘的快樂。如他筆下之石,獨藏于深山,不為人知,其質(zhì)雖冷,卻也知寒暑變遷的世間冷暖,遍歷自然的風霜雪雨、火云虹霓,而常懷率真自在的意趣。中國山水藝術所呈現(xiàn)出來的靜穆、深沉、詩性的光芒,實來源于此。
老濟南藝壇風雅錄七:“人清石冷,淡泊一生”黑伯龍
黑伯龍先生
黑伯龍故居
黑伯龍的山水畫
在上個世紀中期,無論是“關黑弭陳”,還是“濟南四士”,都是和畫家有關。
當時位于鐵公祠的震華文學院,可謂是匯集了山東省畫壇的精英,師資力量非常雄厚,體現(xiàn)了當時濟南美術的最高水平。
黑伯龍擔任震華文學院的藝術系主任,親自傳授山水畫技藝。關友聲負責講授書畫題跋和詩詞,弭菊田講授山水畫與篆刻,王鳳年講授工筆人物畫,呼盉齋講授繪畫、藝術史和美學,段黎明講授大寫意花鳥……他們多畢業(yè)于北平或上海的著名藝術院校,得當?shù)厮囆g名師傳授畫藝,都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。
按現(xiàn)在的話來說,他們就是畫壇中的“名角大腕”。
不過那時候,他們這些“大腕”可不比如今社會上的那些,沒有畫販子恭候在家里等待他們的作品,也沒有成批量生產(chǎn)的一大幫徒子徒孫。那時候,很少有人去想他們的書畫將來能值多少錢,他們也從來不去想利用書畫來博取知名度和抬高自己的身價。
只因他們筆端流露出的,是傳統(tǒng)文人出于靈魂中對藝術的癡愛。
當時所謂的書畫大家,看起來其實與平民百姓無異。
只因他們內(nèi)心從來就不以自己的家世或才能而高矜自詡,且對生活和人民都充滿了無限的深情和熱愛。
今日的濟南市南新街71號(老門牌),就是黑伯龍的故居,原是一座青堂瓦舍的小四合院。
黑伯龍原名黑元吉,是回族人,老家在山東臨清市前關街。家中雖不算有多富有,但也頗為殷實。他的父親頗富文化學養(yǎng),在黑伯龍很小的時候就帶著他出游,讓他遍歷名山大川和文人雅士,從而在他幼年的心靈里植入了古老的傳統(tǒng)文化之根。
他自幼就表現(xiàn)出了繪畫的藝術天分,山東著名的書畫大家赫保真,是他小學時代的啟蒙老師,陜西的“長安畫派”創(chuàng)始人趙望云,是他中學時代的美術老師。他早年在上海美術?茖W校學習繪畫,師承黃賓虹、潘天壽、汪聲遠、許征白、顧坤伯等名家。在眾多書畫名家的引導下,黑伯龍自己對繪畫藝術也有精深獨道的研究,他的繪畫理念明確地主張“先師古人,后師造化”,這種理論是傳統(tǒng)中國畫教育的精髓。
他先后對清初“四王”,明朝唐寅、仇英乃至宋之馬遠、夏圭,都有過長時間的悉心研摹。通過對傳統(tǒng)繪畫的理解與認識,他一步步走向邊臨摹邊創(chuàng)作的深解過程。通過對歷史名家作品及其思想的相繼學習,給他后來對于傳統(tǒng)國畫的發(fā)展創(chuàng)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1936年,21歲的黑伯龍從上海美術?茖W校的國畫系畢業(yè),來到濟南。
1946年黑伯龍在濟南創(chuàng)辦“南華藝體專科學!保ㄎ挥诖竺骱F公祠),曾任該校藝術系主任,兼濟南中國藝術?茖W校教授,他還在濟南正誼中學和愛美中學任教,兩年后,入華北大學研究部學習,同時在濟南育英中學(原十六中)任美術教員。1960年,他被山東藝專(今山東藝術學院)聘為美術系副教授、教授。
他那雙充滿智慧的眼睛總是充滿著神采,和氣的臉上總是充滿了爽朗的笑意,還有他那瀟灑無拘的風度和精妙動人的筆底煙云,無不給他的學生們留下了彌久的印象。
他在山東藝專教學生們臨摹古畫。有一次知道學校里新收藏了一幅明代吳偉的精品時,他非常興奮,馬上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臨摹。他自己也是一遍遍地揣摩這幅畫的技巧,并向?qū)W生們一一講解。
他要讓學生明白,學習中國畫的規(guī)律就是研究傳統(tǒng)和消化傳統(tǒng),這永遠是中國傳統(tǒng)藝術創(chuàng)造的起點。企圖憑一個好夢逾越傳統(tǒng)的人,懼傳統(tǒng)之艱深而欲走捷徑的人,實際上是絕斷了自身文化的血脈,最終是逃不掉文化對他的孤立與懲罰。
黑伯龍不僅學識廣博,善于從中西哲學和美學中汲取營養(yǎng),而且俯瞰古今,對中國傳統(tǒng)美術理論和創(chuàng)作多有評述。
藝術上,他先師古人,后師造化,其繪畫創(chuàng)作既師承兩宋畫風,又吸取明浙派特色,還推崇清石濤等前賢,加之融入書法和西畫的涵養(yǎng),寄情山水,筆簡意深,形成了自由灑脫、恣肆汪洋、隨意天然、曠達奔放的畫風。他不僅在山水畫方面獨樹一幟,以其空靈、躍動和豐厚的內(nèi)蘊顯示了生命的活力,同時他的人物畫和書法創(chuàng)作也有很高的成就。
濟南市趵突泉內(nèi)李清照紀念館里李清照的半身畫像,還有曲水亭街辛棄疾的畫像,都出自黑伯龍之手。
關于黑伯龍,李苦禪則獨有評語曰:“自有清以來,能融石濤、梅青諸家筆墨而獨成一家者,伯龍也!
觀黑伯龍的山水畫,其雄渾壯闊的氣質(zhì),可令人心頓時為之一振。
其筆底河山,薈萃了齊魯滾滾黃河、巍巍泰山的氣象脈絡,沒有畫者精神之博大、學養(yǎng)之深厚、氣質(zhì)之樸素淡泊,生不出如許丘壑萬千的意境。然于毫端細細品讀,則松柏幽邃,人入其中,忽覺一個清涼世界,松、柏、石點綴其間,令人感受到千年的歷史風云于其間潛隱流蕩,搖曳生姿。
唯有本色在胸,方能落墨落于性情氣質(zhì)之純真。
千年曲阜,萬年泰岳,齊魯自古繁華。誠然,能夠負載如此氣象的山東畫家,并非人人皆可致之。須由山水養(yǎng)氣之奇崛渾厚,養(yǎng)心之淡泊寧靜,借以綿延齊魯傳統(tǒng)藝術精神。視之近現(xiàn)代齊魯山水畫家,黑伯龍是斯人也。他的畫簡練質(zhì)樸而又豪放不羈,那爽勁宛轉(zhuǎn)的線條,大樸不雕的“墨象”,奇動跌宕,于宏放闊達中見精微幽緲。他這種審美特征正是對齊魯文化“原樸特征”的升華和延伸。
黑伯龍強調(diào)的是畫家內(nèi)心里古老悠遠的文化情景,是“借古開今”的情感釋放,這中間同時又充溢著對繪畫藝術的無限眷戀之情。
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夏莉娟